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34章 秋交会,收获满满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制冷设备的生产线还好是没问题的。这边不缺劳动力,技术人员也能花大价钱找到,关键是看有没有胆子拼一把。

    “我个人很赞同你的想法,不过这事儿需要理事会开会讨论,我现在没办法答复你。”

    方唯给了张文远一个暗示,对方感到很欣喜,知道这件事大概率是成了。

    随后,方唯便离开了香山,去羊城和盘莲花等人汇合,返回了社里。

    这次秋交会,辣椒酱厂和家具公司都有不小的收获,还得到了省经贸厅的表彰。

    回来后,方唯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秋收工作上,另外,这一季种植的辣椒也快要成熟了。

    农机大队依然是秋收的主力军,各种农业机械轰隆隆的开进了田间地头,开始进行收割。现在的合作社越来越专业,收购、脱粒、烘干、晾晒,一条龙都是机械化作业。

    在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,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。

    方唯和往常一样,秋收的时候来到了育种中心,在此坐镇,督促他们的各项工作。

    赵金生负责整个合作社的起手工作,这一季社里培育了2万亩的南光三号稻种,以及6万亩的农优76稻种。

    而育种中心还是和上一季一样,培育了4万亩的南光三号稻种。

    现在南光三号稻种和农优76稻种,培育面积各占了一半,这也是资源优化之后的结果。

    等他回到社里,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也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一季,南光三号的总产量为8400万斤,农优76的总产量为6900斤。

    现在各个生产单位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,方唯调整了南光三号稻种的售价,为每斤2.58元。农优76稻种的几个水涨船高,达到了每斤2.98元的价格。

    粗略的计算一下产值,合作社培育稻种的产值为2.72亿元。育种中心那边的产值,有60%归于合作社,具体的数字是8669万元。

    二者相加,就是3.59亿元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合作社这一季培育稻种的收益是三个多亿,再次刷新了记录。不过,这部分收益还没有兑现,得等到稻种销售出去之后才算。

    方唯派人去打听了一下,目前无论是收购站还是种子公司,对于稻种的收购都很保守。(本章完)


第334章 秋交会,收获满满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